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决策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时间:2014-02-15 17:52:33  来源:  作者:

市委、市政府赴河南考察组

  
(2013年3月23日)
 
  
  摘要: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以村为单元,而是根据产业发展、地形地貌,打破村级区划界限,数村或数十个村集并,重新选址,拆旧建新,一个社区的人口规模少则3000人,多则近10万人。通过大规模的村庄集并和拆迁腾地,一方面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节约出了大量宅基地,促进了产业聚集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民承包地的流转。农民洗脚上岸、离开土地后,仍然享受土地承包权、新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宅基地折价获得收益,就地就近获得务工收入,以及集体分配收入,成为了“带着土地进城的市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了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转移了农民,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条件;迁村腾地,转移的劳动力,助推了工业化发展。总之,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撬动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创新,被中央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喻为“农村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黄冈可以借鉴河南经验,因地制宜,选择有基础的县市和乡镇先行试点,为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探索新路,助推“四化同步”发展。
  
  3月6日至8日,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副省长郭有明率团考察河南新型社区建设。张昌尔要求全省要学习借鉴河南经验,以更大气魄推进农村城镇化。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破解我市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月18日至3月22日,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安排,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朱伯儒,市政府副秘书长江炳清分别率队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安阳市滑县、鹤壁市浚县、郑州市新郑市、平顶山市舞钢市,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现就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概况
  
  (一) 新乡市考察情况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现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70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106万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8647元,增长14.8%。
  
  新乡市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范畴,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内涵式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主要措施是: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先后出台8个方面49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为入住社区居民办理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并继续保留原有的惠农政策。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社区规划、拆迁复垦、建设模式等全程实行“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当家作主。三是做好规划控制。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五是强化产业支撑。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目前,新乡市27个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46平方公里,辐射了全市半数以上的乡镇、1/3的行政村,入驻规模以上企业(项目)超过5000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达52.5万人;累计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2个,建房面积2789万平方米,拆除旧宅面积5.7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2.9万亩。
  
  1.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依靠裴寨村能人裴春亮捐资3000万元在荒山上为该村153户、600人建设了配套设施齐全的160套住宅;中后期以政府主导、群众自建,吸纳该乡11个行政村1.5万山区群众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就地实现城镇化。目前,已建成住宅710套,约13.52万平方米。该社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在实现了“在路东是农民、在路西是工人、商业街里是商人。”
  
  2.辉县市常春镇常春社区依山而建,整合该镇15个行政村,现已建成连体别墅930栋,多层13栋,复式6栋,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可容纳1288户居民入住。该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周边规划了农民创业园,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入驻。同时,借力河南“春之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社区周边打造占地3000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区。
  
  3.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社区是河南孟电集团无偿出资1.6亿元支持建设的一个完整社区。南李庄村属城郊村,原有住户351户,占地220亩。建新社区只用了150亩,可容纳615户,节约土地70亩。该社区利用节约的土地建设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物流仓库,每年能增收300多万元;400间商业门面作为集体财产,每年租金收入数百万元。
  
  (二)安阳市考察情况
  
  安阳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面积7413平方千米,人口542万,辖1市4县4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3亿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8618元,增长13.6%。
  
  安阳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坚持“两分”、“两力”、“两业”。“ 两分”就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两力”就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两业”就是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坚持“四个率先”、“两个鼓励”、“十个提升”。“四个率先”就是对城区近郊、产业集聚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且不具备居住条件的山区这四种地方率先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其中产业集聚区3年内全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城中村”全部改造。“两个鼓励”就是对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性的村给予鼓励,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十个提升”就是在水、电、路、气、垃圾处理、文、教、体、卫、商十个方面有大的提升。
  
  目前,该市各县(市、区)、乡(镇)村庄布局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详规正在编制。全市确定了1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25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3个整体推进县(市、区)、10个整体推进乡(镇),启动建设了113个新型农村社区,涉及359个行政村,共投入资金56亿元,已建成新型农民住宅楼6246栋,有12028户农民入住。主要特点:一是建设起点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参照城市社区标准编制详规,做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三规合一”,人口规模3000人以上,住宅布局提倡多层、鼓励高层。全市已启动建设的113个新型农村社区中,1万人以上的社区30个,5000-10000人社区38个,3000-5000人的社区45个。二是节约土地多。坚持建新必须拆旧的原则,建设前均与村民签订了旧村旧宅拆迁合同,以确保腾出和节约土地。全市目前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均为多层或高层,具备建设条件的500个村庄整合为200个社区后,可腾出、节约建设用地10万亩。三是农民就业近。确保建设的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附近都有主导产业,就近就地吸纳入住农民转移就业,实现了就近务工不进城、就近就业不出村、就近致富不离农。目前,在已经建设和在建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全部具备产业基础,周边均分布有工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在已开工建设的113个新型农村社区周边企业的工业产值达400亿元,可转移20万名劳动力。四是发展模式新。在建设中,该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许多符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如林州市的整市推进、滑县的产业带动等,逐步形成了工业带动型、大户参与型、城郊带动型、平原农区型等建设模式和“乡镇组建”、“村集体自建”、“成立公司联建”、“委托工队助建”、“农民自建”等五种建设途径。
  
  考察参观点滑县锦和新城新型农村社区,共整合33个行政村,可容纳4万多人居住,总投资34亿。其中,一期工程整合18个村、4737户,投资12亿元,二期工程整合15个村、5206户,投资22亿元。该社区将在两年内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仅此一个社区即可腾出、节约建设用地5000余亩。
  
  (三)鹤壁市考察情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面积2182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参半,人口157万,城镇化率51.56%。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3.4亿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9387.59元,增长13.5%。
  
  鹤壁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3.1亿元。建成12个,安置2万余人,节约土地近2500亩;在建44个,涉及221个村33.2万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6.85万亩。主要措施是: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例会,每年两次进行观摩点评,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市委常委联系新型农村社区、县区领导分包重点社区制度,定期调研指导;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评分标准和考核奖惩办法;强化督办检查,对重点社区建设进展情况在全市通报。二是规范有序推进。按照“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原则,突出城市理念、农村特色、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有机融合,编制新型农村建设控制性详规,将全市882个行政村,规划整合成15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节地率达到60%以上;并明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产业创业就业项目和社会管理体系5个方面的配套建设标准;优先在城中村及重点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启动社区建设,稳妥推进传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规划、建设、国土、房产登记、资金整合、费用减免等一系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招商引资、增资扩股的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社区建设,搭建新型农村社区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形成政府、企业、社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大财政投入,市、县按照土地财政收入1%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贷款贴息;整合涉农资金,建立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平台;扩大信贷投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的投放力度。五是保障主体权益。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群众参与、民主决策贯穿始终,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选址、搬迁等重大事项,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赶”农民上楼。六是抓好典型示范。积极引导条件成熟、能够集中成片改造的地方先行启动,在领导力量、项目安排、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打造一批具有支撑、辐射、带动作用的社区,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考察参观点浚县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理念,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鹤集团,将王庄镇的村庄进行整合,规划建设11平方公里、可容纳6万至8万人的中鹤新城,走出了一条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区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四)郑州市新郑市考察情况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总面积873平方公里。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6.3亿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5元,增长13.6%。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8:72.3:23.9。城镇化率63.4%。
  
  新郑市全市294个行政村,规划建设52个新型社区、2个特色保留村,计划三年内启动建设42个,建设安置房846.17万平方米,安置农户39514户、159557人。2012年已启动27个社区建设,建成安置房211万平方米,可安置11164户、44657人,已入住3638户、15000人。主要措施是: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距新城区8公里、新市镇5公里及新型社区3公里周边的标准,坚持“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着力构筑52个人口规模在5000以上的新型城镇体系,可节约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二是领导重视,重心下移。市“四大家”领导班子分包联系乡镇,带头蹲点指导。个乡镇、部门把具体任务明确到点、细化到人。同时,按照“社区乡镇建设、手续局委办”的原则,实行市直部门科级领导分包乡镇制度,负责新型社区建设项目手续办理。三是完善政策、规范运作。出台《新型社区建设若干政策》和《新型社区建设财政奖补政策》,从规划、用地、建设模式、住房标准及供给、配套设施、土地整理、宅基地管理、附属物拆迁补偿、建设主体、入住社区居民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四是搭建平台,多方筹资。按照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出台优惠政策、搭建融资平台、土地预约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对乡镇结余建设用地指标,市土地储备中心按40万一亩统一收储,成立组建兴农、广成等9大国有投融资公司将全身所有国有资产确权分类,分别注入公司,9家公司净资产40亿元,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信托等方式筹集社区建设资金25.6亿元。综合运用集中成片开发、BT、BOT等模式吸引客商和民间资本参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强化督导、严格考核。按照“周督查、月观摩、季评比”的督导集中抓落实,建立新型社区建设进度台帐,将新型社区建设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对社区建设先进单位每季度奖励10万元以上现金。
  
  (五)平顶山市舞钢市考察情况
  
  舞钢市位于河南中部,面积645.67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市土地总面积94.5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3.03万亩。城镇化率52.9%。地区生产总值1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67元。
  
  舞钢市作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自2009年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来,已开工新型农村社区总数达到14个,累计建成新民居7286套,已有1460户农户搬迁入住。主要措施是:一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集约节约用地、产业支撑、群众自愿四个原则。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规划”,将全市190个村整合规划为4个中心镇、17个中心社区,腾出土地4.33万亩。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6%。每个中心镇、中心社区至少培育1—2个支柱产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再生产贷款给予70%的财政贴息;对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常年吸纳社区居民就业50人以上、与社区居民签订用工合同两年以上的涉农龙头企业,市财政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每年出资500万元,设立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基金,择优扶持社区居民自主创业。二是出台土地收益反哺、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扶持三项政策。将新型农村社区土地挂钩指标节余部分的50%由乡镇、社区自主运作,其收益由全部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心城区集中使用的指标,按一定的收益比例返还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筹措资金1.1亿元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市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5000万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对农户在中心镇中心社区内建房购房给予一定资金奖补;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按照1∶1进行奖补。市乡两级财政投入1.95亿元,整合打捆各项涉农资金1.3亿元,吸纳单位帮扶、企业援建等社会资金8.95亿元。充分利用城乡建设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以乡镇为主,市场融资1.5亿元。三是构建组织领导保障和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两项保障体系。成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指挥部,书记、市长任政委和指挥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舞钢市关于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成立正科级规格的社区党委和管委会。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根据本人意愿可转为非农业户口,享受城镇居民相应的医疗、低保、养老、就业等待遇。当城镇户口待遇标准低于农村户口待遇标准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可继续享受农村待遇标准。转为非农业户口的社区居民可保留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继续享受农村的计生政策、民政优抚和救助政策及其它的农村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土地确权,办理房产证。四是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在每个社区规划建设20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一办三中心”,统筹搞好社区建设、经济发展和日常事务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民服务。
  
  二、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
  
  河南新乡、安阳、鹤壁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上都有一些共性特点和成功经验。
  
  (一)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城乡一体,科学合理规划。盖房是农民生活中头等大事。根据河南省农村调查队调查显示,包括结婚新建住宅及旧房翻建,农村民居每年翻建比例在15%至20%之间,约五至八年即翻建一遍,目前迎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第四轮由砖混改建楼房的建房热潮。但是由于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村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现象普遍。如果不通过有力规划引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即使再过30年,农村还是有新房无新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拖不得”,越拖建设成本会越高,社会资源浪费越大。河南顺应农村发展规律,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切入点,以规划为先导,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与区域中心城市、直辖市、县、镇“一体规划”。截至2011年底,河南所有县市按照人口规模适度、管理服务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和社区居民自愿的要求,合理确定了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全部重新编制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时强化了规划的约束力,不在没有规划和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建住房,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住房。按规划,平原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不少于5000人,丘陵、山区不少于3000人,而在很多城市郊区、产业集聚区周边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基本在万人以上。如浚县的中鹤新城可容纳人口8万人。与传统自然村相比,新型社区人口更加集中、规模更加宏大、设施更加配套,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都市”。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公共服务配套及群众意愿等各方面因素,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如舞钢市对入住新型社区的农民,每户奖励5000-15000元,给予困难农户3万元3年期政府贴息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每人每年代缴100元养老金,对集体安装电话、宽带的,通讯部门给予初装费15%的优惠,一次连片安装有线电视50户以上的,免交50%的初装费。新郑市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村民每人无偿分配50平方米的安置房,安排安置房面积10%的商业房作为村集体资产。
  
  三是坚持系统设计,突出政策引领。从省到县,各地都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有关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社区规划管理、资金筹措、建设用地、产权确权登记、推进机制、考核办法、质量管理、农村产权改革等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四是坚持产业支撑,促进居民就业。依托优势产业,积极建设产业园区,推进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新郑市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新型社区,帮助农民就业转移。新郑市孟庄镇鸡王社区发挥毗邻省会郑州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餐饮酒店等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五是坚持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落实分包责任制,对分包项目进行指导、跟踪和管理。如新郑市和舞钢市均实行分管市长兼任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的模式。新郑市为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还专门安排40个财政编制,落实专人专班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二)建设模式
  
  一是城镇带动模式。就是依托小城镇公共资源、在镇区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如辉县市常春镇常春社区、新郑市孟庄镇中心社区枣福花社区。
  
  二是园区带动模式。就是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居民就地转移就业的新型农村社区。如滑县的锦和新城、新郑市孟庄镇双唐社区。
  
  三是村企共建模式。就是以旅游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板块为基地,配套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如浚县的中鹤新城。、舞钢市尹集中心镇柏都社区。
  
  四是强村兼并模式。前期由农民企业家为报效本村村民个人兴建,然后围绕中心村以群众自建为主,企业和社会帮建为辅。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
  
  五是回乡反哺模式。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并无偿捐赠,或以现金形式捐赠。如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社区。
  
  此外,还有城镇开发改造模式、郊区联村集聚模式、多村整合联建模式等等。
  
  三、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河南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眼于农村,化农村为城市,化农民为市民,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实现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一是缩小了城乡差距。家门口的城镇化,完善了基础设施,使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文明程度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和待遇,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所到之处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全部达到了“六通六有两集中、三化”的标准,即通四级公路、自来水、电、有线电视、宽带、天然气;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卫生室、敬老院、连锁超市、科技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和小学;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绿化、美化、亮化。有的社区,如辉县南李庄社区,甚至实现了暖气入户。
  
  二是节约了土地。新型农村社区将若干个村整合在一起,统一规划、建设多层或高层,使农民集中居住,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建房点多面广的状况。农民住进新型农村社区,必须拆除旧宅基地,腾出和节约了土地,可以集聚发展一、二、三产业。目前河南农村实际人均住宅建设用地约248平方米,按照国家确定的人均150平方米标准,河南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宅基地使用,腾出了900多万亩建设用地的空间。据河南省国土部门统计,到2011年底,河南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村庄拆旧复垦24.6万亩,涉及788个村,共节约出建设用地12.78万亩,总体节地率超过50%。
  
  三是扩大了内需。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直接扩大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由于环境改善,各项保障措施逐步健全,可以有效刺激社区居民消费升级,活跃农村经济。据测算,每个5000人口规模的新社区,按规划建成,能拉动内需2亿元。河南省在建的2000多个新社区能拉动内需4万多亿元,成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巨大力量。
  
  四是有利于规模经营。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不仅节约出了建设用地,还有力促成耕地向农业专业组织、种粮大户集中,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进程,是农村生产力又一次大解放。经过农户土地流转,在安阳、新乡等粮食生产核心区出现了十万亩、二十多万亩集中连片的粮田。如中鹤集团,位于安阳市浚县王庄镇,是一家以小麦加工为主、年产值24亿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2001年开始,企业通过建设中鹤社区,将王庄镇42个村、7万人全部集中到一个社区,全镇15万亩耕地和宅基地,其中9万亩耕地全部流转到中鹤农机合作社,其余6万亩用于社区建设、企业工业园区建设用地。
  
  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实现了流转耕地的租金、宅基地的收益金、工资薪金和涉农补助“四金”叠加,促进了农业收入的多元化。新乡市调查显示,目前入住新型社区的11万农户,从事二三产业比重由入住前49%提高到入住后79%。滑县对入住锦和新城的居民中36699名劳动力就业状况统计表明,41.2%在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工作,23.3%从事建筑业、运输业,13.5%从事商场、餐馆等服务业,11.7%外出务工,只有8%在高效农业园区务农。
  
  六是强化了社会管理。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以往的村民自治开始向社区自治转型,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法制健全、进步向上的社区生活环境。
  
  中央领导和媒体对河南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看望河南代表团时说:“河南的‘三化’协调发展是有成果、有经验、有说服力的”;“河南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评价“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组织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四、黄冈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近几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推进不快,特别是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低,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居住仍然分散,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河南的经验和作法探索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加快了“四化同步”的发展步伐,可看、可学。
  
  第一、组织专班,进一步研究如何学习借鉴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找准结合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第二、建议市委、市政府在蕲春县横车镇办示范点,各县市区根据基础条件,办好“一镇、一社区”试点,探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第三、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政策支持、项目资金整合等方案。
Copyright © 2015 黄冈市农办 鄂ICP备1201098号
主办: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