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决策

关于“村村通客车”工作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5-06-30 11:06:43  来源:  作者:

罗田县“三万”办

 

     一、基本现状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顺应期盼,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县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省委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三万活动”等机遇,明确目标,全面规划,实施项目、保障投入,有力推进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路网建设较快发展。全县现有公路总里程27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63.8公里、国道2条87.3公里、省道7条284.5公里、县道7条156.3公里、乡道89条721.2公里、村道1159条1473.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平方公里。按道路技术等级划分,除高速公路外,全县二级公路317.4公里,三级公路70.1公里,四级公路1870.6公里,等外级公路464.418公里。

(二)通行能力较大改善。根据县交通运输局专班调查结果,我县12个乡镇、413个村全部实现了道路村村通,都修建了通村水泥路,通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3%(要求四级公路以上),部分村实现了水泥路组组通、塆塆通。农村道路日渐通畅便捷,通行能力极大改善,现在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乡镇与村之间,道路好了,里程近了,车子多了,用时少了。便利的交通不仅便行,也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三)客运体系日益健全。对照通客车的标准,全县已通客车的行政村有154个,时通时未通的行政村有105个,未通的有155个。全县共有客运站7座,在建2座,招呼站130个,沿途停靠点候车亭305个。客运企业14家,个体经营业户601户,各类客运客车742辆,客位7721座。共有农村客运班线380条,其中县城至乡镇客运班线106条309台车;乡镇至村客运班线274条433台车。全县客运网络逐步健全。

    (四)综合效益显著增强。我县通村公路的延伸,客运体系的健全,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在发展农村经济、乡村旅游、群众增收上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便捷的交通,农村原野里、大山中的农业产业基地越来越多,板栗、甜柿、药材等农产品流通越来越快,群众增收势头越来越好。同时,依托罗九、罗胜、318及支线道路,形成了我县乡村旅游主干线,现在道路修到哪里,罗田的田园风貌、独特景观就会呈现在哪里,白庙河潘家湾的古村落、平湖古羊山的梯田、大崎的惠兰山等乡村景观均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而走到人们的眼前。

(五)村村通活动逐步推进。三万活动启动以后,我县以“村村通”为主题,按照省市要求,组织成立了活动专班及413个住村工作队,驻村到点推进我县“村村通”工作。一是以交通局为主体,组建专班历经3个月时间,对全县村级客运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掌握现状;二是制定了我县“村村通”实施方案及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对每个乡镇、每个村的具体建设任务都进行了明确。三是各镇村、“三万”工作组根据任务清单逐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有12个村已启动农村道路改善工程,完成路肩培土100公里,设置错车台200 处,设安保设施300 米。新审批6条客运班线,新增6台农村客运车辆,新增白果树、瓦屋基、香炉观、晒谷石等6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已启动匡河镇汽车客运站改造升级项目,县客运中心初步建成,计划5月份投入运营。

     二、主要问题

 我县属山区县,农民居住分散以及农村交通建设基础差,近年来的投入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交通出行的问题,但是总体通达深度不够、服务水平不高、行业运营粗放,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照省市要求和三万“村村通”活动任务目标,也存在着推进合力不够、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

(一)基础条件滞后。一是农村道路条件差。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狭窄,通行条件差,达不到开通农村客运班车的安全条件,需要弯道扩宽、设置错车台、培植路肩土。二是农村道路养护缺失。农村公路损毁严重,养护人员和养护资金少,无法正常运行。三是农村客运站建设滞后。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补助资金严重不足,乡镇站点基础设施滞后,以路为市、以路为站、乱停乱放、人车混杂情况突出,交通秩序混乱。

(二)客运秩序混乱。一是农村客运线路由于受地域、人口、公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客流量不均衡,冷线热线反差很大。经营支线、冷线的车辆受利益驱使违章经营。二是农村客运经营效益差。客源少、成本高、回报率低,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制约农村客运发展。

(三)安全监管不力。农村客运线多面广,经营主体分散,呈现多、小、散、弱,竞争无序,经营行为难以规范。运政部门管理人员少,经费不足,对农村客运交通管理鞭长莫及,不能对车主实施全程监管,导致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脱班误点、甩客宰客的情况时有发生,车辆超载严重,安全状况湛忧。

(四)建设资金短缺。根据调查摸底及调研情况,要实现全县“村村通客车”,经初步测算,共需投入资金6175万元。其中:需要提档升级里程826.8公里,按平均4.75万元/公里标准,投资需要3929.46万元;需配备专、兼职养护工,按0.2万元/公里标准进行补贴,投资需要438万元;建立客运站2座,投资需要600万元;候车停100个,投资需要200万元;招呼站120个,投资金需要6万元。(见下表)按照县、乡、村、户“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目前有望筹措35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工作队帮扶、发动捐款、镇村自筹和群众投工投劳约1500万元。总体看,缺口达2600万元。

     “村村通客车”工程建设项目明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数量

投资(万元)

1

农村公路设施改造

设置钢护栏

101070米

2021.4

弯道扩宽

1110处

444

设置错车台

1555处

777.5

培植路肩土

826.8公里

826.8

设置标志牌

1022个

81.76

危桥

13座

780

2

农村公路管护员

 

2194.287公里/0.2万元

438

3

农村客运站

 

2痤

600

4

候车亭

 

100个

200

5

招呼站

 

120个

6

合   计

6175.46

(五)活动推进缓慢。新一轮三万“村村通”活动自元月底启动,至5月底结束,活动时间4个月。目前时间过半,而我县仅仅只有12个村开展了培植路肩土、建设错车台等行动,而大部分镇村还在观望,没有启动建设,全县“村村通”整体推进缓慢,齐抓共管氛围还没有形成。一是思想认识不够,主体责任不明。部分乡镇、村对农村客运发展的主体责任不够明确,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项目、要资金思想,缺乏“先动手、后伸手”的干事激情;二是村级启动资金不足。越是未通客车的村经济越是困难,面对具体建设任务缺乏先期启动资金,同时对后续筹资信心不足,担心增加村级债务;三是住村工作队帮扶有限。“三万”活动要求每个住村工作组筹资1万元(省市工作队除外),即使帮扶资金足额到位的话,相对建设所需资金也远远不够。而且本次三万活动,我县的主要任务是“1+5”,即除“村村通”以外,还包括绿满荆楚、网格化、垃圾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村村响”等内容,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建设,帮扶资金使用分散。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一是按照“三万”活动中县直单位驻点工作安排,要求各工作组必须深入农村基层,驻点帮扶,落实帮扶资金,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改善乡镇客运站设施条件,完善农村候车亭、招呼站建设。县政府拿出一定的“村村通”前期启动资金,用于农村公路路肩、错车台、断头路、客运站场建设和危桥改造等工作补贴;整合农村连片整治、通村公路建设、土地整改、水土扶持、环保重点村、移民重点村、扶贫重点村、林业生态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部门共建、分别实施”的原则,实行各单位包村共建,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确保在活动结束时,全县通村公路达到四级及以上标准及完成安保设施建设,实现全县行政村农村公路通畅率为95%,客车通达率为100%。

(二)给予扶持,规范管理。一是组织规模化、集约化、信誉好的道路客运企业、公交客运公司向未通客车的行政村延伸,采取冷热线达配的方式,拓展农村客运市场。对“村村通客车”亏损线路,进行核准后予以定额补贴。二是支持对现有个体农村客运经营者整合,通过收购、兼并或入股等形式实施公司化改造,实行“一公司一片区,一片区多线”经营,统一车型、统一标识。对农村客运经营者优先发放贷款;对新购农村客运公交化模式营运的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对客运企业经营的农村客运车辆享受与城市公交相同标准的燃油补贴。三是借鉴城市公交模式,开拓县城至大河岸、叶家河2个乡镇城区公交化试点,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探索适合我县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的模式,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交通公交化”。

(三)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一是建立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对新开通的农村客运班线,由县政府牵头,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安监部门、乡镇、村等成员单位,对客运班线进行实地调查,联系审核通车车型、运行限速、通行时间等安全控制指标后审批开通。二是由安监部门负责落实农村客运车辆GPS动态监控“全覆盖”,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安监部门利用动态信息服务平台联合监管,强化对所属农村客运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

(四)齐抓共管,落实责任。一是成立由农办牵头, 各乡镇、国有林场,以及交通局、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农村客运发展领导小组。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负责人包村,村组干部管线的三级管理体制,强力推动“三万”活动,确保实现2015年村村通客车目标。二是各乡镇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认真抓好本区域的农村客运发展及日常监管工作,建立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好发展农村客运发展工作的实施,落实、修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任务,负责对修建完工的农村道路安保工程加强养护管理,保证通行条件;行政村村委会要负责落实村头始发站用地,协助做好客车通村调查、动员、组织工作,负责制定落实行政村人员监督管理职责,明确一名村委会成员为通村客运及道路交通安全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通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指导和协调,加强农村客运行业管理工作,拟定解决通行条件、客运基础设施完善、亏损补贴制定、加强综合监管的具体方案并主导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落实专项资金,落实农村客运各项补贴政策和农村客运发展工作经费;公安局负责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查处农村客运交通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公安派出所负责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农村交通源头管理;安监局负责农村交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督促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安装GPS车载终端;规划局负责农村客运站点布局;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农村客运站点规划选址用地权属及供地方式进行明确,办理建设有地相关手续;税务局负责落实农村客运税费优惠政策。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际困难,共同完成农村客运发展的各项任务。

(五)以奖代补,考核挂钩。建议建立农村客运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和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规范考评机制。将行政村通客车率、公交化运行率和农村客运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及客运经营者的年度内经营行为、质量信誉、车辆技术标准、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累计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予拔付交通基础建设、养护以奖代补的资金,客运经营者考核不合格必须取消经营资格,退出客运市场。

Copyright © 2015 黄冈市农办 鄂ICP备1201098号
主办: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