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决策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速湖北城乡一体化进程

时间:2017-01-06 13:32:17  来源:  作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准确把握“三个进入”基本判断,全面加快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鄂州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决策部署,这是我省在建立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后的又一次大胆探索,是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路径的重大实践。2009年,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为学习推广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经验,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加快推进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继续做好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同时,将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宜都市、大冶市、荆门市掇刀区等6个县(市、区)纳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范围,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对外展示的窗口。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鄂州时对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总结推广鄂州等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经验,加快推进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2016年,我们组织力量先后到宜都市、荆门市掇刀区、仙桃市和大冶市等城乡一体化试点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2015年,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873.25亿元、3062.72亿元、1107亿元和184.56亿元,比试点初期的2009年底的1217.42亿元、675.31亿元、499.51亿元和36.9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4%、28.7%、14.2%和30.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大冶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连年进位,2012年,97位;2013年,94位;2014年,93位;2015年,88位。宜都市2014年以排名第98位的成绩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15年再进5位,跃居第93位,并首次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位居第95位。2016年大冶市、宜都市再次双双迈入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大冶排名第90位,宜都排名94位,仙桃市也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排名第21位。
      (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9年,七个试点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38.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26.29元,到2015年,试点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68.4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650.14元,分别年均增长13.7%和16.6%,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09年的2.08:1下降到2015年的1.79:1。2015年,鄂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4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2元,比上年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23︰1缩小为1.79︰1。仙桃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9年的5856元增加到2015年的144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9年的11783元增加到2015年的24641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09年的2.01降低到2015年的1.71。
      (三)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试点县市区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鄂州市在完善“一主三新十特百新社区”四位一体城乡空间格局基础上,积极推进沿江滨湖“八大新区”开放开发,变一城带动为多城联动,变市区带动为城镇拉动,发挥新区在城乡节点上的桥梁连接和辐射带动作用,极大地改善了新区及周边地区农民基础设施条件。2015年,鄂州市城镇化率达到64.3%,居全省第二位。大冶市加快“以市区为中心,陈贵、灵乡、还地桥、保安、金牛等5个重点中心镇为支撑,20个小集镇、100个中心村为依托”的“1521”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口达50万,城镇化率达到55.7%。监利县试点前人口城镇化率为25.6%,到2015年达到40.47%,在试点县市区中增幅最快。
      (四)城乡产业融合度更加紧密。各试点市、县(市、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形成城乡产业相互融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鄂州市着力打造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重点规划建设梁子湖500平方公里有机农产品示范区、百里长港线、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以及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一区两线一园”;着力打造五大生态农业板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三产业融合,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年均从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1.1万元,近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城镇居民。仙桃市坚持把产业支撑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引擎,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不断壮大镇域经济实力;以千亿企业产业为目标,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培育新业态为抓手,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的带动力;聚集规模以上企业460家,吸纳8.9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五)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大投入,强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功能互补和基础设施共享。鄂州市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收运体系,启动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行动,构筑绿色生态体系,加强农村城乡交通网、供电网、供气网、市场网等“六网”工程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大冶市近年投入近10亿元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村村通客车、镇镇通高速,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投资12亿元启动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从王英水库引水,敷设大口径主水管,2017年元旦建成通水后,将有效解决全市一半以上人口用水问题,实现全市城乡百万人口饮用一类水质水。洪湖市近五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1亿元,“两路两桥两港” (洪监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燕窝至嘉鱼长江大桥、乌林至赤壁长江大桥,荆州港洪湖新堤港区、新滩港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改造县乡公路10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713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多公里。
      (六)城乡公共服务日趋均衡。把均衡城乡公共服务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核心内容加快推进融合。鄂州市完善城乡公共服务30条政策,对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10个领域的公共服务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供给方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制度安排,打造“一刻钟公共服务圈”。借助电子政务系统,将结婚登记、生育证办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等农村120项、城市106项便民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全市1.86万名60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每月领取240元养老金。宜都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在湖北省率先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99%以上的城乡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1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医疗机构标准,137家村级卫生室达到国家甲级标准。
      (七)城乡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加大改革的力度,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突破口。鄂州市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深入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面滩涂养殖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五权”抵押融资工作,办理农村“五权”抵押融资109笔,贷款金额2.03亿元。创新农村社会化管理机制。以网格化管理、电子政务进社区和农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市、区、乡镇、村四级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监利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紧密结合农村产权改革确权颁证,大胆探索农村改革。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开展“助农贷”业务、财政奖补、利税减免扶持等措施为工商企业、社会资本深入农村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探索了一条全域规划的路子。试点市县按照“全域”的理念,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构建覆盖城乡、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鄂州市编制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立起从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总规、专项规划等自上而下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将鄂州发展的“效果图”深化为指导实施的“施工图”,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掇刀区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构建了以老城区为主中心、长坂新城为次中心、团林铺和麻城镇2个集镇为重要支撑,30个农村新社区为关键节点的“11230”城镇村规划建设体系,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
      (二)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抓手,探索了一条农村社区管理的路子。试点县市区把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突破口全力推进。鄂州市因地制宜探索农村新社区建设新模式,把农村新社区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移民搬迁紧密结合起来,采用整村搬迁、宅基地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城镇聚集,着力打造沿长港、葛湖线、燕矶杨叶、蒲团庙岭四条“一线串珠”的新社区示范带。目前,全市规划的106个农村新社区,建成和在建的达76个,农村面貌和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洪湖市对60个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六网”配套(水电路气通讯市场)和服务综合(1+X模式),加快建设一批规模适当、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新社区,目前,已开工建设36个,总投资24.94亿元。到 2015年底,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区)已建成农村新社区近200个,推进速度不断加快。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了一条破解统筹发展难题的路子。通过盘活土地、招商引资,破解资金筹措的难题;运用市场机制,破解项目招商的难题;推进“三个集中”,破解集约发展的难题;创新户籍制度、土地管理、资金整合、行政管理,建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鄂州市2012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走出一条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道路,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先后出台了《鄂州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等12个文件,打通了农村“五权”抵押融资的制度通道,完善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全市共办理农村“五权”抵押贷款129笔,抵押面积8.82万亩,贷款金额3.9亿元,全市农交中心共向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者出售指标131宗3832亩,成交额达6.13亿元,成为继成都、重庆之后全国第三个规范开展土地指标交易的试点城市。
      (四)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基础,探索了一条工农一体、城乡互促的产业发展路子。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中心城镇集中、土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鄂州市遵循“彰显特色、绿色有机、生态高效”的思路,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目标,重点打造“一区三线四园”,即梁子湖500平方公里有机农业示范区、长港线、樊寺线(蒲团至庙岭)、环梁子湖线和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长港循环农业示范园、中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华容台湾3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创业园。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一体的粮油、水产、蔬菜、林果、畜禽五大生态农业板块,全市建成以池湖生态园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413个。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基地”、“一村一主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监利县推进以福娃、福人、福江、玉沙、银丰、温氏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纵深发展,加快尺八巨象农业、尚禾农业、三洲余湘食品等一批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229.7亿元,增长10.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5家。“监利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福娃牌大米、监湖牌河蟹等6个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宜都市品质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万亩高效茶园、10万亩优质柑桔、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以及优质高效农产品、优质粮油等五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以柑桔、茶叶、畜牧、水产为支柱,特色水果、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为补充的多样化、多层次农业产业格局,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7%,荣获“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殊荣,2015年农业生产总值达71.3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85.9亿元。掇刀区城东化工新区按照“园城一体”要求,统筹推进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园区规划面积拓展到30平方公里,年产值突破430亿元,集聚5万人口。
      (五)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探索了一条城乡共建共享的路子。试点县市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宜都市实施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市场网“六网”建设,在全市建成100公里一级路、3000多公里乡村水泥路,实现了乡乡通一级路、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晴雨路,村村通客车。大力实施改水工程,城乡安全饮水覆盖面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电网改造,电话、电视、互联网联网共享、便捷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网基本形成。仙桃市近年来累计投入20多亿元,综合整治大江大河,改造升级排灌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每年投入10多亿元实施交通“十大工程”,改造升级城乡路网,构建起城乡“半小时经济圈”。启动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西部水厂建设,做到全市一张网。
      (六)以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为方向,探索了一条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的路子。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难点在于公共服务均衡化。鄂州市完善城乡公共服务30条政策,推动实现更充分的就业,构建更完备的教育体系,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打造更完善的医疗体系,率先在全省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成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数字农家书屋村级全覆盖和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实行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网合一”。大冶市强力推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新农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近年来,鄂州等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历史、体制和机制等多种原因,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试点地区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好转;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整体联动力不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不合理,农村“失血”现象比较严重等,这些问题都急需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几点建议
      几年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经验,实现了既定目标,下一步建议在面上推广,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全覆盖。为加快全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各级试点融合,形成以点辐射、面面相切、插花突破、逐渐融合态势,我们建议:
      1、坚持以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习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和政治局常委会关于“三农”工作两个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在思想上、理念上增强看齐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2、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城乡一体化工作大方向。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协调推进。坚持绿色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坚持城乡统筹。以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和基层党建等为抓手,着力在融合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4、坚持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村改革、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从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内涵创新、提档升级。
      5、坚持以惠及农民为中心,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吉林调研时强调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要求,不断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村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农民在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部)

Copyright © 2015 黄冈市农办 鄂ICP备1201098号
主办: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